不知是不是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手中的羊脂玉凈瓶無意間的傾斜,仙脂玉露傾瓶而出、飛流而下,自天柱山之側(cè)呼嘯而來,沖擊而成?——不論怎樣,臥龍大峽谷真實的存在著——它隨著日月更迭、歲月蹉跎,隱匿在天柱山邊,如一條巨龍盤旋而下,吸引著眾多的探奇者。
處子般的臥龍大峽谷吸天地之精華,載萬物之靈性,獨處于天柱山之南側(cè),其山連綿起伏、威武雄壯,似一座座歷史的豐碑見證著時代的變遷;一塊塊散亂堆砌的巨石、一掛掛銀鏈飛瀑、一灣灣清泉碧潭、一層層裸露的巖層,都無聲地記載著地殼運動給大地帶來的質(zhì)的改變,靜觀這一切,不由讓人驚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,為其俊美雄奇而感嘆!
有山就有水。臥龍大峽谷的水溫潤如玉、清亮如眸。有著萬種風情,又蘊含禪意。她時而飛躍叢林,撞擊山石,一路跌宕,將山石沖洗的怪異嶙峋、千姿百態(tài);時而靜謐優(yōu)雅、含幽懷翠。她或低吟淺唱,或激昂高亢,似一曲《高山流水》洗滌著人們煩躁的思緒,如梵音將鉛華洗盡于喧囂的紅塵之外;更似甘甜的乳汁孕育著兩岸眾生,各色的奇花異草盡將春色點染,已是蕓蕓皆有靈了。
山與水,是大自然永不改變的主題。上下700米的落差,使大峽谷的瀑布擲地有聲,轟鳴咆哮,飛花四濺,似柳絮飛揚、似珍珠散落,用“飛流直下三千尺,凝是銀河落九天”來形容她絕不虛妄。隨著溪流的足跡,踏著坎坷的山路,尋瀑聲蜿蜒而上。一路溪水潺潺,洞奇潭幽,亂石林立,鳥鳴翠谷,花香四溢。輾轉(zhuǎn)在山谷中,時而眼前空曠開闊,時而高山直立,傾斜的山體直直的壓迫著視線。置身其中,頓生“山重水復(fù)疑無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”的感覺。
仰望臥龍陡峭的山壁,山石凹凸縱橫,錯落疊障;俯視淵深百尺,飛瀑直泄。正是這峰高路險,攀巖成為人們征服自然的向往。攀爬著粗礫的山石,側(cè)身走在狹窄的山路,手拉一根鐵環(huán),腳踏兩根筷子長的鋼筋頭,走上這樣的艱險,是沒有路回頭的。因為后退意味著更多的驚險,俯視會有驚悚的深淵讓你岌岌可危,仰望又讓你有高不可攀的怯懦,似覺前途遙遙無期、不知盡頭何許。任憑心在峭壁上顫抖,也不能讓自己有半點的差池,不能回頭,冷靜地爬過這座山,越過這道坎。此時你只有這樣的想法。
經(jīng)歷過險境,攀爬過心懼的高山,戰(zhàn)勝過自己的心靈之后,就會感悟身處困境、身臨險地時,身邊的朋友與親人一聲親切的呼喚、一句鼓勵的話語、一個溫暖地拉拽,都是你翻越崇山峻嶺的動力;與朋友共歷困難,與親人共同努力趟過艱辛,都會成為你回憶時快樂的源泉;當你披荊斬棘征服自然,超越自己達到頂峰時,才會領(lǐng)略“風光在險峰”的道理;體會到征服的快感,那一刻,你會為自己感嘆,為自己驕傲;達到心中的巔峰之地時,亦會泛起“行到水窮處,坐看云起時”的禪意與頓悟。
臥龍峽谷不僅山奇水秀,就連名字都是美的。讀她的名字時,感覺她的身上有一個傳奇,又感覺其蘊含著一種非比尋常的力量,她內(nèi)心所承載的千萬年來的積淀,似乎觸機即發(fā),有沖破云霄之勢。此刻,她不再是一個傳奇,不再是嬌羞做態(tài)的女子,而是氣勢巍峨的巨人等待你的親臨與征服。 |